來自美國和英國的科學家拿英國數十年來的極端氣候資料去和北大西洋震盪(NAO)的數據進行比對,他們指出在2007和2012的夏天特別潮濕還有2009-2010及2010-2011 的特別寒冷多雪的冬天時 NAO的指數呈現負號   相反的,2013-2014和2015-2016的冬天則特溫暖,這時的NAO指數呈現正號。同時他們也指出在夏天時出現了一種不尋常的格陵蘭高氣壓在干擾極鋒噴流。而格陵蘭高氣壓形成則和北極地區升溫有關。

來自林肯大學的Edward Hanna說:「北極暖化或許影響著極鋒噴流,而極鋒噴流則影響到英國的極端氣候」  「冬天時,若NAO指數為正,噴流較北邊,天氣特別溫暖潮濕。若為負時,噴流較南,天氣特別冷乾,但有時會下雪」    「夏天時,若NAO指數為正,噴流較北邊,天氣特別溫暖乾燥。若為負時,則相反」

儘管NAO的改變可能和正常的大氣現象有關,但根據在初冬高度密集且不尋常的NAO和自從2000出現的格陵蘭高壓顯示大氣正受到長期的干擾。這可能和太陽能 熱帶海洋 或者是北極升溫有關。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8/01/180104120311.htm

BY 賴冠

 

 

 

 

nehs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科學家在“Nature Energy 自然能源”雜誌上報導了,可應用於窗戶的透明太陽能材料代表了未開發能源的巨大來源,且可能收穫比體積更大的屋頂太陽能設備相當甚至更多的功率
這種高度透明太陽能電池的應用可以滿足美國40%的電力需求,而若與屋頂機組一起廣泛使用,幾乎可以滿足美國所有電力需求,大大減少了化石燃料的使用

by 均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7/10/171023123526.htm


nehs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幾十年來,一種被稱為“統一理論”的流行理論認為,從地球上看,活躍星系核的亮度差異是由於這種模糊的灰塵環相對於我們的觀察角度而定。然而,刊登在“ Nature 自然 ”雜誌上的新結果表明,I型星系和II型星系不僅僅只是看起來不同,事實上,它們在結構和能量上都是非常不同的。區分I型星系和II型星系兩種最常見的活躍星系核的關鍵因素是中心黑洞消耗物質和吐出能量的方式上表現出基本的物理差異。

by 均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7/09/170927133634.ht


nehs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一項新的研究顯示,因相關技術的進步,最新的航空熱成像正在改變考古學 現今的熱成像(紅外線)攝影機,商用無人機及攝影測量軟件,已引入收集現場數據的新領域  現在能夠以更短的時間獲得更大範圍的即時考察數據 這些發現可收錄成為空中熱成像的運用手冊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7/09/170924103756.htm by閎


nehs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在非洲,嗤嗤蠅也會把昏睡病傳染給牛隻,估計每年因此損失約46億美元,有關專家開發了一種預防此種疾病的創新方法 他們發現到 嗤嗤蠅不會靠近水羚(一種廣泛存在於非洲的羚羊) 科學家因而模擬水羚的氣味 來幫助牛隻預防傳染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7/10/171020101621.htm             by 閎


nehs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與地球不同的是,火星沒有全球性的磁偶極子,太陽風反而在電離層中感應出電流,形成一個感應磁場。科學家們一直認為,這種誘導磁場不足以保護火星的大氣,但是Robin Ramstad和其團隊的測量顯示出了不ˋ同的東西。研究結果表明,太陽風的加強主要是加速已經逃離地球引力的粒子,而不會增加離子逸散率。與過去的假設相反,感應磁層也顯示出保護火星電離層的大部分,而不受太陽風能量傳遞的影響。

by 均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7/12/171207140513.htm


nehs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天文學家使用了哈伯太空望遠鏡,在我們的太陽系外找到一顆熱氣騰騰的巨大行星。在那裡的大氣層會落下二氧化鈦----防曬霜的重要成分。這些觀測結果是第一次在系外行星觀察這個被稱為「冷陷阱(cold trap)」的「下雪」過程。這研究提供了對於在系外行星的複雜天氣和大氣成分之了解,並且或許某一天,能對評估是否為可居住行星時有助益。

by立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7/10/171026135325.htm

 


nehs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7/10/171026135316.htm

科學家與業餘天文學家密切合作,成功利用彗星的塵埃慧尾觀測到在太陽系800光年外的系外恆星

by 邱萬哲


nehs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7/10/171030154433.htm

以兩種不同的邏輯觀察可能會出現有趣的趨同結果

人口越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就會增加許多,經費的耗盡也相當驚人。反之,人口越少,各個國家在氣候改進政策方面也可以省上千億元

在另一方面,氣候改進政策的根本在於為了後代保護環境,促進後代的快樂。而若氣候改進政策的主旨在於促進人類的平均快樂指數增加,那麼,人口的數量越少,國家在此方面的支出就越少,人民相對就越快樂。\

Owen C.


nehs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根據包括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在內的國際團隊的最新研究,預測若在全球平均氣溫變化達到2度C時,全球陸地面積的20%至30%將會出現乾旱化,此種變化導致了乾旱和野火的威脅增加,但是若在其受影響的地區的三分之二中控制溫度在1.5度C內,則就可以避免顯著的乾燥化。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8/01/180101144751.htm


nehs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